中文      English
水下机器人工程中心

水下机器人与智慧海洋牧场

学术带头人

Profile Picture
喻俊志
  • 北京大学工学院先进制造与机器人系教授
  •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7年)
  • 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2019年)
  • 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 IEEE Fellow (2021)

主攻海洋机器人的智能感控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领域,研究方向包括:水下仿生高效高机动推进机理与装备研制、爆发式跨介质仿生机器人运动机理与控制、类生智能驱动的无人系统集群建模与控制、水下环境多模态感知与智能控制、水下智能系统特种运动(诱导、吸附、对接、充电)

项目介绍

依托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打造高端海洋智能装备团队,充分发挥团队在水下机器人、人工智能、环境感知、智能控制等领域理论扎实、技术成熟、底蕴深厚的优势,开展深度调研、剖析威海各产业迫切需求,在污水管道智能清淤与探伤机器人、水环境综合治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海洋牧场生态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等方面开展技术迭代优化攻关与落地应用探索,面向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开展政企对接、研发孵化、团队运营等相关工作,吸纳有志于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凝聚形成能力卓越、特色鲜明、攻坚能力强的一股科研力量,始终坚持“有投入、有增量、有回报、有希望”的稳中有进的发展步调,促进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高质量发展。

本项目面向当前社会重大需求,立足于威海城市特点,旨在综合利用机器人、人工智能、AIoT、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赋能威海高端制造产业,探索产学研用全贯通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现实价值。

项目团队

团队在海洋机器人的智能感控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集群智能、视觉感知与控制等方向上具有近20年的科研积累,在水下的仿生机器人系统设计、仿生运动控制、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及多机器人协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理论方法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工作,研制开发了多种身体/尾鳍推进型仿生机器鱼及仿生机器海豚、波动长鳍推进型仿生机器鱼、子母式仿生机器鱼以及两栖仿生机器鱼系统,实现了高效、高机动、多模态的仿鱼/仿海豚游动。目前,课题组成员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其中3件已转让并实现产业化,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23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外海海生物监测预警用智能无人船

研发背景

  • 核电厂取水明渠及现场近海海面可能出现浒苔、水母、鱼类等海生物,通常由人工驾船清理。
  • 如遇大风浪等恶劣天气船舶人员无法出海,将导致海生物涌入威胁机组取水安全。

解决方案

  • 研发款适用于近海海生物监测预警无人船。
  • 对电厂冷源水体中生物情况进行长时间监测。
  • 降低在恶劣天气工况下人员及船舶出海作业风险。

应用企业

  •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 南昌水务局

技术优势

  • 具备较强的抗风浪能力,能够自动巡航、避障、目标识别、海面漂浮/悬浮生物监测预警、容错及自动返航等功能。

应用场景

  • 在沿江、河、海的火电、核电厂冷源取水宽阔水域的长时间监测。
  • 开展水下生物监测。
  • 开展水上入侵物体或人员监测和声光警告。
  • 搭载打捞装置开展水面打捞。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Profile Picture
熊明磊
  • 北京大学理学博士
  • 副研究员
  • 博雅工道创始人兼总经理

作为项目带头人主持了两项国防863项目,参与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一等奖、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入选了福布斯中国30U30、福布斯亚洲30U30榜单,具备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及优秀的科研组织管理能力。


2015

博雅工道(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
  • 国内领先的海洋装备企业
  •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330+

自主知识产权

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30余项,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水下装备行业的头部企业,博雅工道先后攻克了水下仿生、运动控制、水下通讯、水下协同等多项关键性技术,公司以工匠之心打磨产品,自主研发了多款国产化的水下机器人设备及关键零配件。

RI50

R400

R45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    地址:威海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庆路47-5A   邮箱:pkuocean_weihai@pku.edu.cn   电话:(0631)591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