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特色康复技术研究中心

发展融合磁生物特性和AI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和设备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是趋势,贯穿整个个人的生命周期。

研究中心旨在发展融合磁生物特性和AI技术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技术和设备,解决人民群众当前MRI检测等待时间长和检测费用贵的问题,同时研发未来有望进行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医用磁性机器人和磁场康复装置,为建成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一体化的医疗平台提供基础。

低场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

  • 通过独特的磁路设计方案,获得高稳定性的磁场;同时结合优化图像获取序列和参数,研发一套可用于全身检测的便携式低场MRI系统。
  • 基于AI降噪和图像增强技术,突破低场MR的发展瓶颈。
  • 小型化、高性能化和轻量化的便携式低场永磁MRI,有机会应用于社区、乡镇医院以及应急救援等特殊场景。

康复理疗技术——动态磁场+微波+电场康复技术

  • 采用人工动态的“恒源电磁场”,通过对自然环境中的天然恒源系统的生物效应进行模拟,建立适宜活体生物内环境修复的动态场工作模式。
  • 通过调节体内生物磁场,产生感应微磁场,改变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某些酶的活性,扩张血管、加速血流,从而达到止痛、消肿等辅助治疗作用。
  • 针对人体不同器官、组织的生化过程特点,提供相对于自然环境大约100至500倍强度的人工场效应修复环境,使人体病灶的恢复—恶化速率比值成指数型显著增高,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效应,最终实现治愈的目的。

基于磁力矩作用的磁导航介入手术设备

  • 导丝和导管头部植入可磁性编辑和磁取向的功能磁性模块,使导丝和导管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实现无死角的高灵敏度转动。
  • 磁场方向和幅度可调的磁场控制装置与介入手术机器人协同配合,对磁性导丝、导管进行自动导航,逐步减少甚至取代手动导航方式,对心脏和脑部血管开展介入手术。
  • 基于AI降噪和三维图像重构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介入手术的自动化、智能化。

微创治疗——微磁刀系统

  • 术前高精度导引:光学引导系统与磁共振图像完美融合,穿刺定位实时显示,穿刺精度可精确到毫米。
  • 术中动态监控:微波消融与磁共振成像完美融合,边消融边成像,磁共振成像独有的测温技术,实现实时靶向区域温度监测。
  • 术后及时评估:通过磁共振在线扫描,及时完成消融术后评估,有效防止过消融和欠消融。
  • 基于AI降噪和三维图像重构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导航和手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数字医疗

专注于数字化医康养领域国家级课题研究与实践应用

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筹备与工业和信息化部或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设立数字医疗方向国家课题,成立数字医疗委员会,建立智库,整合国家院士,高校专家和地方专家,企业家进入专委会,在北大威海海洋研究院设计中国数字医疗示范基地,在威海落地中国数字医疗样板,后续进行全国复制。

数字医疗示范基地以康养、中西医异业联盟、非/临床医学试点基地、商企资源库、专业院所及高校、科研机构及实验室六大产业模块形成康、医、养、研、学、产链条闭环的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以及园区自驱成熟模式。

未来研究成果惠及康养产业的居家养老体验中心,中西医异业联盟性质的养生机构、医疗器械、康复设备,非/临床医学试点基地的新医药、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等十几个商业模式,带动相关企业、产品更好地服务大众生命健康及美好生活。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    地址:威海市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庆路47-5A   邮箱:pkuocean_weihai@pku.edu.cn   电话:(0631)5911898